MCPLive > 杂志文章 > 真实体验英特尔“B2”的“与众不同”

真实体验英特尔“B2”的“与众不同”

2011-04-21《微型计算机》评测室《微型计算机》2011年4月上

结果(详见实际文件拷贝测试成绩表)显示,拷机过后的“B2”平台在使用相同硬盘的情况下确实在实际文件拷贝中落后于“B3”平台。这样的结果无疑印证了我们之前的猜测,而这也就应该是“B2”的缺陷所在了。稍显遗憾的是,限于测试时间的关系我们得到的结果差距还不甚明显;相信如果进一步加长拷机时间,这样的成绩差距还会越来越明显,甚至“B2”平台会如英特尔所说“完全识别不了SATA 2.0设备了”。

实际文件拷贝测试成绩表

FastCopy实际拷贝测试 “B2”平台 “B3”平台
20GB单一高清文件拷贝
总时间 426.77s 410.88s
平均传输速度 46.85MB/s 48.66MB/s
5.5GB总容量,容纳了容量从2MB到200MB各式应用软件的test文件
夹拷贝测试
总时间 128.17s 124.49s
平均传输速度 43.26MB/s 44.54MB/s

结论:“B2”是颗定时炸弹,“B3”确已“修成正果”

通过我们的测试和分析,相信读者已经了解到“B2”芯片组的缺陷,以及该缺陷所带来的真实危害。在为期仅几天的测试中就能遇上问题,我们认为决不能轻视这个“正常使用三年仅5%出现问题”的几率。事实上,有不少玩家是会长时间让系统高负载工作的,对他们来说“B2”就是个定时炸弹,万一未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散热问题,它就随时会“爆炸”。而且,许多软件不能充分反映系统整体存储表现这点,也给唯基准测试成绩而论的玩家提了个醒,实际体验也许更为合理。而相应的“B3”的表现就值得肯定,至少在我们的测试中它圆满完成了英特尔宣称的“问题已经解决”的任务。不论是拷机前、还是拷机后;也不论是理论测试软件的表现,还是实际文件拷贝,它都保持了应有的系统存储性能表现。

总结和展望

显然,不论是厂商还是玩家,都不希望类似的情况再度出现。就这次的情况来说,这个小小的问题不仅让英特尔为此直接损失了8亿美元,还让颇受业界赞赏的Sandy Bridge处理器一时间“好马无鞍”,间接损失确实无法估量。不过英特尔敢于第一时间认错并补救的勇气和企业责任感是感动人心的。但另一方面,我们衷心地希望硬件厂商们在与时间赛跑的同时,也不要丢下对用户的责任。抢占先机固然重要,但是用户口碑确是更重要的企业生存根基。感慨一番之后,还请玩家们果断摒弃“B2”,赶紧更换“修成正果”的“B3”,去体验本该早两个月来到的Sandy Bridge“盛宴”吧。

本文导航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2)

  • 2011.05.01 17:54
    2楼

    INTEL态度让人赞赏,但也要有大厂的仔细,客户不是小白

    (0) (0) 回复
  • 2011.04.24 20:17
    1楼

    Intel还算厚道,之下的厂家还算可以,只是下的代理商,经销商参差不齐。

    (0) (0) 回复

用户名:

密码: